•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国际)官方网站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学艺苑

    传承“三光荣”精神,做新时代奋斗者

    日期:2022-09-29  来源:  作者:马雪纯   浏览次数: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如一团火,燃烧在一代代地质人的心中;如一道光,照亮了地质工作曲折前行之路。它如一种文化基因,历经几十年的积淀和磨砺,成为世代传承、指引地质工作者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延绵血脉。

          1983年的春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人们总结地质人的文化精髓,提炼出了“三光荣”精神。从此,“三光荣”成为地质人的行为规范,成为他们内心的一面精神旗帜。一代代地质人在信仰的旗帜下,书写了至诚报国的壮美诗篇。

          1949年5月,远在英国的李四光收到周恩来总理邀请回国的函件后,立即准备启程。然而阻碍重重,直到第二年的4月,他才辗转回到祖国怀抱。从这一刻起,李四光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国家的需要和地质事业的发展。经济建设能源紧缺,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推动石油地质工作;国防需要铀矿资源,他指导开展铀矿勘查;人民遭受地震灾害,他通过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探索推动地震预报;地质人才缺乏,他编写《地质力学概论》,办学习班亲自授课。在李四光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是他临终前对国家发展地热的思考:“……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2017年1月8日,有一名为了祖国地质事业而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并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留下诸多成就的科学家,因积劳成疾,年仅58岁便离开了他挚爱的科研战线,他就是中国地学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在地质行业,李四光、黄大年这样以事业为重的科学家数不胜数。他们思索和追逐的,从来就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国家建设、人类进步需要攻克的地学难题。地质事业就是他们至诚报国的舞台。

          今天,在信仰的旗帜下,更多的地质工作者砥砺前行。他们继续发扬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在繁华似锦的都市,在风急浪高的大海上,甚至在渺无人烟的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他们征战的足迹和矫健的身影。他们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没有沉溺于昔日的荣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他们是平凡的创业者,但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不平凡的价值,在深山寒舍中,在高原荒漠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时光飞逝,世事变幻。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光荣”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不,恰恰相反,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三光荣”仍然蕴含着力量。

          比艰苦更能磨砺人的是繁华和腐朽。与过往相比,我们会面对更多缤纷复杂的诱惑,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信仰和定力,需要“三光荣”带给我们的指引——那里有沸腾的爱国情怀,有执着的科学精神,有坚忍不拔的坚强品格,更有地质行业一以贯之的敬业和担当。

          作为个人,我们是渺小的,甚至是卑微的,但正因为我们有地质这样一个坚强、温暖、宽容的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不会害怕。如今,时代在催促,国家在召唤,地质工作也将承担更加重大的历史重任。在历史的重托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埋头苦干,奋勇向前。“献身地质事业”,是我们的信念;“找矿立功”,是我们的理想;“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作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尊龙凯时一院正如一艘巨型航舰,承载着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重任,乘着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东风,向着朝阳灿烂的明天,向着辉煌无限的未来,破浪前行。而我们新时代地质人誓将以生命、以智慧、以热血,擎起地质事业的大旗,将“三光荣”精神薪火相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