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在尊龙凯时一院城市地质研究所,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地质工作第一线,先后参与了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项目,获得“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职工技能竞赛技术标兵”,省局“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就是城市地质研究所副技术负责张正飞。
济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是尊龙凯时一院重点项目,作为济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标段的项目负责,2018年11月至今,张正飞带领一群年轻的追梦人,冲锋在前,不畏荆棘,苦练武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三调”数据高标准交付工作。
项目位于西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到处是山路,车辆无法通过,全都需要步行,很多都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一些在图纸上看着紧挨着的两个图斑,也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为了精准地完成土地调查任务,他带领大家不论炎热暴晒的酷暑,还是冰天雪地的隆冬,从这个山头翻越到另一个山头,夏天身上晒蜕了皮,冬天冷得伸不出手,团队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他们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政策的多变,核查规则的调整,对于年轻的团队每次都是全新的挑战。2019年,国土调查办印发〔2019〕7号文,其中“调整耕地调查和标注”的要求和补充细化“耕地种植属性标注”两项内容,对于先前调查成果可以说是颠覆式的改变。时间节点迫在眉睫,不能等靠要。当部分单位因政策不明晰还在观望和徘徊时,他和团队成员已经开始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通过领导协调对接省里三调专家,对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梳理原调查结果中耕地、园地、林地等图斑,依据实际工作量和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建立新的影像解译标志,结合实地踏勘和乡镇对接两种外业办法,严格按照新政策要求,准时完成了外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大家在山上跑外业,每天步行二三万步是常态,惊险事情也是时有发生,去村里调查“设施农用地”被狗追着咬,为证明有“林下坟”钻在乱坟堆里拍照取证。等等。尽管如此,大家也是苦中寻乐,景色怡人的王屋山、小沟背、黄楝树,波光粼粼的黄河小浪底,酸涩的五倍子,香甜的樱桃、山桃,济源的山山水水,花花果果,都成为三调人美好的记忆。
2021年,张正飞开始接触国土变更工作,在接触国土变更之前,一直听到业内流传的这么一句话“三调干得好,变更随便搞”,但是当真正接手新一轮的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时,发现困难要比想象中多。新一轮国土变更不仅要求“全要素更新”,而且增加了“耕地种植属性调查”“城镇村内部更新”等新的工作要求,这些给当时本就时间紧迫的项目增加了难度。
但是,面对新的挑战,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他一方面对接专家研究策略,另一方面,组织团队成员讨论应对措施,完成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坚任务。
在变更外业调查期间,因为中美贸易战,谷歌中国突然中止了在华服务,国内免费的外业软件影像又不清晰,这给需要精准定位的山区外业举证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困难,怎么办?
土地分类和变更关乎民生,关于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分一毫也不能错,一寸一厘也要力求精准。此路不通,另辟蹊径。他主动协调济源市局找来近年的0.5米影像图,由内业根据图斑位置进行判图,画出导航路线,提前发给外业举证人员,并建立内外业交流群,对一些还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实时“人工导航”。就这样在大家努力下,短短10天就完成了包括国家下发、国家追踪、自提共2355个图斑的外业举证任务。在省级核查组完成“三上三下”后,按照要求的时间节点,将国土变更数据完美提交国家!
从“三调”到“变更”,不到4年的时间,核查组的工作人员换了好几茬,他却依然是核查组的“常客”。作为一个“老人”,每次去核查组沟通、接数据的时候,他说还是会很紧张,特别是把装有数据库资料的硬盘正式交付的那一刻,他觉得紧张又神圣。
因为他深知,他交付的不仅是数据,是他和团队成员日夜兼程的努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沉甸甸的信任!
2021年,新郑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启动,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他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新的挑战。
他说,他享受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他要以测绘地理信息为技术抓手,以国土调查、权籍调查等为知识储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画”好一个国土人要走的技术闭环,走好一个国土人要走的路。